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3月更新顯示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面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有各種飲食,由于其過去處于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
韓國飲食包括每天重復的日常飲食,一生中必經的舉行儀式時擺的食品,祈求豐年和豐漁時擺的豐年祭與豐漁祭食品,祈禱部落平安而擺的部落祭食品,還有悼念過世的人而擺的祭祀食品等。同時也隨季節的不同利用當時的食物做季節美食。
以谷類為主,由各種烹飪方式制作的菜肴為配菜。
韓國是由南向北延伸的半島國家,四季分明,因此各地出產的農產品種類繁雜。又因三面臨海,海產品也極為豐富。谷物、肉食、菜食材料多樣化,黃醬、醬油、辣椒醬、魚貝醬類等發酵食品的制造技術不斷發展,使韓餐的主料和輔料互相搭配,再加入辣椒、大蒜、生姜、香油等調味品,更使韓國風味進一步完善。
韓國的飲食結構以谷類為主,由各種烹飪方式制作的菜肴為配菜。
飲食起名的時候一般將主材料放在菜名的前面,后面加烹飪的方式,如紫菜包飯、海帶湯等。
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食品。有百余種泡菜,主要材料是蘿卜、黃瓜等各種蔬菜。
鮑魚、蝦醬等也可作調味料,營養豐富。
內容來自百度文庫詞條
宮廷菜傳統風味、各式小菜擺滿桌面。有用小麥煎餅包裹肉類、蔬菜等八種小菜食用的“九坂板”,以及加放肉類、魚類、蔬菜、蘑菇燉煮的火鍋“神仙爐”。
內容來自百度文庫詞條
白米飯上蓋上黃豆芽等蔬菜、肉和雞蛋等輔料,盛在滾燙的石頭鍋內,加放適量的辣椒醬后攪拌而食。多種材料的味道相混合形成獨特的風味,鍋底的鍋巴更是一絕。
內容來自百度文庫詞條
韓國七夕節
七夕:農歷7月7日
活動項目:節日當天母親會為了子女向牛郎織女星許愿。
節日美食:白芝麻糕、蜂蜜甑糕、造角(糯米糕)、海參狀餃子、白色年糕湯、荏子雞湯、蒸雛雞、魚菜、鮮果(甜瓜)、小蘿卜泡菜三伏辣味牛肉湯、烤鯉魚、加餡黃瓜泡菜、蒸餅、桃子涼茶、狗肉湯、伏粥(小豆粥)
韓國秋夕節
秋夕:農歷8月15日
活動項目:以家庭為單位,用新谷做成食品祭祀祖先,掃墓
節日美食: 以當年的糧食作成松餅食用。芋芳湯、蒸排骨(燉雞湯)、 松茸烤肉串、 炒什錦、 新米飯、 烤紫菜、涼拌菜、鮮果、松餅、栗團子、梨涼茶、蒸蜜梨。節日項目:玩拔河、羌羌水越來等游戲。
韓國除夕節
除夕:農歷12月30
節日美食:除夕白色糕(頂針狀)、造角、蜜餞、柿餅蒸糕、酒釀、柿餅汁、年糕湯、餃子、骨董飯(拌飯)、丸子湯、葷雜燴、醬咸菜。
內容來自百度文庫詞條
韓國教育制度,韓國正式國名為大韓民國。人口4330萬(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6330美元(199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教育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徹底鏟除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奴化政策及其影響,加強民族教育,培養民族人才。文教部成立教育審議會,經反復討論,制定教育政策。1949年12月公布《教育法》,強調全面實施教育自治,以郡為單位設置教育區,特別市設特別市教育委員會;確定小學 6 年、初中 4年、高中1年~3年、大學4年~6年、初級大學2 年~4年、師范大學2年~4 年。
2019年11月,韓國教育部宣布將廢除精英高中,統一轉為普通高中,以消除入學不平等問題。
內容來自百度文庫詞條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內容來自百度文庫詞條
韓國元旦節
1月1日-2日
元旦習俗:新年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元旦日少女們頭戴—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彩衣,進行蕩秋千比賽。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韓國春節
陰歷的正月初一
韓國春節,是新年開始的第一天。韓國的祖輩們都說新的一年要用新精神和新氣象來迎接。春節一定要做的事就是拜年、上墳、吃年糕湯。
韓國元宵節
陰歷的正月十五
即陰歷每年的第一個滿月,此時農民和漁夫們祈求豐收并進行特殊的游戲。正月十五的早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花生和核桃,這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趕走一年的酷熱。自古以來,韓國人就認為月圓的晚上很神秘,特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當月亮升起的時候,人們會望著圓月祈禱,相信愿望能夠實現,而農民們也會為今年的收成而祈愿。